Navigation menu
台湾海峡观澜|尊重受害者,程来文打响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的第一枪 |受害者 |吴石|舆论霸权|纪念仪式|程来文_手机网易
照片是台北101大楼。 20世纪40年代和1950年代,国民党当局对台湾实行压迫、独裁、残暴的专制政府,留下了两条历史伤痕。其中之一是20世纪40年代的2月28日事件。另一个是20世纪50年代对政治异见人士的镇压。政治犯被监禁或判处死刑。行刑地点位于台北市跑马场镇。吴曦、朱枫等人死于马场镇。 20世纪60年代,这些政治犯陆续出狱。此后,他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,他们开始互相帮助,克服困难。 1987年创立台湾政治局受害人互助会(以下简称互助会)。 1988年,时任台北市市长陈水扁决定将马场镇刑场改建为纪念公园。 1991年秋,互助会在马场镇举行追悼会,悼念白色恐怖的遇难者,此后每年都会举行。互助会的政治诉求是追求民族团结,被视为一个团结的组织。为此,民进党和“台独”势力将不会出席追悼会。国民党官员害怕回避互助协会,因为他们向国民党时代的政治受害者致敬。
郑来文先生向台北巴巴族烈士表示哀悼。人们高呼:“我们都是真正的中国人!”
今年的追悼会于11月8日举行,两个现象震惊台南两岸特征。首先,追悼会上展示了遇难者遗像,包括吴石、朱峰、聂溪、陈宝仓等烈士(目前尚不清楚他们的遗像是否曾出现在此前的追悼会上)。接下来,国民党新任主席钟立文出席追悼会。他为受害者留下了花圈,并鞠了三次躬,第三次是90多度的深而长的鞠躬。台湾舆论一片哗然。对于郑丽文此举,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,甚至国民党内部也存在分歧。更雪上加霜的是,民进党当局给郑丽文戴上了红帽子。 11月8日,台湾陆委会发布新闻稿称:对出席“正义间谍”吴牧师追悼会的郑丽文的行为表示谴责,并表示遗憾。中国大陆网友也展开了热烈讨论,如此我家的媒体账号对郑立文的行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。出席追悼会后,郑丽文向媒体解释称:据她透露,从收到邀请到与主办方沟通,自始至终双方都没有提到吴石的名字。他说,这个活动已经举办了很多年,主题是缅怀白色恐怖的受害者。吴曦是一名情报人员,除了政治受害者之外,还有着特殊的使命。钟丽雯表示,希望再也不要听到“政治受害者”这个词。在台湾,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或生命。这是台湾人民最基本的权利。 “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。”笔者简单评述如下:一是郑立文参加追悼会的情况,以及他与吴石将军等人的关系。其实没必要钻得太深到此为止。郑立文表面上所说的话,外界是可以听到的。她心里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互助会是一个促进两岸统一的组织。您参与追悼会本身就是一种态度。 11月10日,台湾《中国时报》发表题为《正视国共历史悲剧,共同推动两岸和解》的社论。他认为,他参加郑立文的追悼会“向中国共产党伸出了和解之手,构建了和平的框架”。 “我希望(国民党和共产党)互相尊重过去的角色,摆脱报复的深渊,和解合作,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。”这种解释是恰当的。其次,除了表达和解的意图之外,笔者认为更大的意义是郑丽文参加服役纪念活动,就是为了对抗民进党的舆论霸权。
特别声明:本文由网易自有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p社交媒体平台。
责任编辑:李超_NB12814
郑利文打响了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的第一枪。